青山綠水入畫來,住在靖邊太幸福瞭!
靖邊:青山綠水入畫來
蘆靖湖濕地
靖邊新聞訊(樊悅)初夏時節,從空中鳥瞰靖邊,從南到北不斷湧現的綠色漸次而來,為大地披上瞭濃綠的新裝,一幅青山綠水的天然畫卷緩緩展開。
接過歷史接力棒 譜寫生態新篇章
靖邊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是大漠草原和黃土高原的接壤地帶,也是西北地區風沙吹入中原內陸“咽喉”、“關口”。
幸福馬上來
主演:馮鞏 / 毛俊傑 / 劉昊然
翻開近代靖邊生態史,這是一幅沒有色彩的素描畫。聽老一輩講,每到春天,無邊無際的黃色風沙充斥天地之間,“山禿窮而陡,水惡虎狼吼,四月柳絮稠,山花無錦繡,狂風陣起哪辨昏與晝,因此上把萬紫千紅一筆勾”成瞭當時靖邊生態環境最好的詮釋。
青銀高速楊橋畔段千裡綠色長廊工程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特殊的地理環境塑造瞭靖邊人民堅韌不拔的精神品格和勤勞勇敢的智慧勇氣。靖邊先後湧現出牛玉琴、郭成旺等一大批忠誠的綠色守護者,更有許多普普通通的勞動者也參與到義務植綠中。多年來,正是因為一代代勤勞勇敢的靖邊人民生生不息地與自然抗爭,硬是在毛烏素沙漠南緣建起一道綠色的生態屏障,遏制瞭漫漫黃沙從大西北吹入中原內陸。
大海航行靠舵手。靖邊歷屆政府把植樹造林,為當地群眾謀幸福作為共同的執政追求。1942年,毛主席親筆題詞“實事求是,不尚空談”表揚時任縣委書記惠中權的植樹成果。
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秉承先輩的治沙精神,新一屆縣委、縣政府更是把生態建設放在第一位,按照“生態固本”的發展總基調,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確定瞭“建設大林業、成就大生態、支撐大靖邊”的林業生態建設藍圖,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
思路決定出路。靖邊針對北、中、南不同的自然地貌類型和生態功能區理念將全縣劃分為靖北沙區生態功能提升區、縣城園區景觀生態建設區、靖西灘地現代農業生態保障區、靖中澗地特色農業生態促進區和白於山區生態功能修復區等六大生態區。其中北部風沙區:以防沙治沙和劣質林地改造為重點,建設樟子松基地和長柄扁桃基地,構建北部生態防護功能區,實現沙區大綠化、塞外綠色化;中部澗地區:以農田林網改造和雜果經濟林建設為重點,構建中部農業經濟保障功能區,實現農田林網化、林業產業化;南部溝壑區:以礦區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為重點,建設水土保持林和幹雜果基地,構建南部礦區生態修復功能區,實現礦區生態化、生態經濟化。
青山如屏,綠水如帶。在科學的理念引導下,靖邊的生態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0%,靖邊是黃河流域基本不向黃河輸送泥沙的第一縣。現已累計完成營造林52萬畝,完成28座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新修和維修加固淤地壩311座,治理水土流失638平方公裡。創建省級生態鎮8個、省級生態村6個、市級生態鎮16個,市級生態村41個。創建省級美麗鄉村2個,市級美麗鄉村2個。預計再通過4至6年建設,全縣森林覆蓋率可提高2個百分點,城鎮和村莊綠化率可提高5個百分點,道路綠化率可提高10個百分點,林業產值年均遞增6.5%左右。
承載綠色夢想 建設綠色“氧吧”
春風十裡草色青。走進靖邊縣城,觸目可見的綠色讓這個城市變得生機勃勃。五臺森林公園為靖邊縣城構築起一道天然的綠色生態屏障,也是靖邊縣城的“天然氧吧”和“綠色之肺”。
五臺森林公園曾是靖邊的“河東萬畝林”,這裡承載瞭幾代靖邊人的生態夢想,見證瞭靖邊生態建設的歷史。
五臺森林公園大門
早在1964年,靖邊縣就開始瞭義務植樹,植樹地點就選在瞭如今的五臺森林公園,這比1981年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發佈的《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定》、全國大面積踐行義務植樹早瞭近20年。
到上世紀80年代後,這塊黃沙地基本上被綠色覆蓋,其間又經歷過多次林木補種和樹種變化。據後來測算,這塊地的總面積達到瞭19300畝。於是,上瞭年紀的靖邊人就把這裡稱作“五臺山萬畝林”,又因為蘆河從靖邊縣城穿城而過,人們習慣上以蘆河把靖邊縣城劃分東西兩個部分,所以又稱“河東萬畝林”。可以說,它的變化記錄瞭靖邊人始終不渝堅持生態建設的信念和歷程。
如今在新一屆政府的領導下,這塊土地又煥發新的生命力。去年8月29日,靖邊縣五臺森林公園國傢3A級景區授牌儀式隆重舉行,這標志著靖邊生態建設邁入瞭新的征程。
櫻桃基地
靖邊五臺森林公園,位於縣城東郊迎賓大道,規劃總面積為6000畝左右,總投資2.2億元。走進森林公園,造型別致的公園進入口給人全新的感覺。筆直的道路兩旁鬱鬱蔥蔥的樹木讓人仿佛置身綠色的海洋。幽幽小徑四通八達延伸深林間。公園已建成博物館、中心廣場和生態停車場,鋪設瞭園內一、二級道路。此外,還建造瞭長城烽火臺、十二生肖雕塑、休閑亭、觀景亭。2010年,靖邊縣在啟動建設五臺森林公園的同時,大幅增加瞭這一地帶的綠化面積。這裡,已成為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也為靖邊縣城構築起一道天然的生態綠色屏障。
第七個小矮人
主演:Otto Waalkes / Mirco Nontschew / Boris Aljinovic
近年來,靖邊縣委、縣政府打出“旅遊+文化+生態+民生”的組合拳,通過挖掘歷史文化底蘊,打造綠色宜居城市,分享生態文明建設和全域旅遊發展結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森林公園已成為傳播生態文化、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載體,也為靖邊建設“榆林副中心城市”增添瞭濃墨重彩的一筆。
創建省級森林城市 拉開生態建設大幕
靖邊在五臺森林公園國傢3A級景區授牌的同時,宣佈啟動瞭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今後一個階段,靖邊縣將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以楊、柳、榆、槐等鄉土樹種為主,落葉樹種與常綠樹種相搭配的模式,以改善生態環境為主,林業產業建設與綠化美化環境相結合的林種配置方式,重點實施“十大工程”,向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的目標不斷邁進。
城市鄉鎮綠化工程。以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為目標,結合城市總體規劃,主要建設一批縣城防護林帶、縣城綠色長廊、縣城綠色休閑公園等具有防護效應和休閑、旅遊、健身功能的綠地。城區綠化覆蓋率、城區街道樹冠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三項指標分別達到40%、25%和11平方米以上,城區新建停車場的喬木樹冠覆蓋率達到30%以上。
生態國營林場紅墩界林場
交通要道綠化工程。縣內主要道路路基兩側綠化厚度不低於6米;境內高速公路、鐵路、園區專用通道和307國道、204省道等主要交通幹線綠化提升改造,綠化率達80%以上;道路可視范圍內荒山荒沙綠化率達65%以上。
河流水系綠化工程。結合無定河流域防護景觀帶建設工程,在紅柳河、蘆河、大理河、黑河等重要河流沿岸、重要水源地及水土流失嚴重地區,人工營造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3萬畝,封山育林2萬畝,退化林分改造修復2萬畝,重要水源地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重點建設張峁水庫、龍洲水上丹霞、惠橋水庫、金雞沙水庫、龍頭峁水庫等水利風景區和城區蘆河濱河公園,全面提升主要河流水系及水源區的防洪減災、水源涵養和生態屏障的能力。
景區四周綠化工程。加快統萬城遺址、小河會議舊址、毛主席舊居、龍洲丹霞地貌等保護范圍外的荒山荒沙綠化,景區外視野范圍內的荒山(沙)綠化率要達到80%以上;綠化統萬城旅遊專線、小河會議舊址至龍洲景區等道路85公裡;依托現有濕地、景觀林、生態林,力爭通過PPP模式,建設沙漠生態公園和森林公園,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和生態觀光產業。
東坑鎮毛瑤樟子松基地
美麗鄉村建設工程。結合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精準扶貧和生態移民搬遷工程,以移民搬遷安置區和貧困村為重點,實施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等國傢重點工程,充分利用村莊隙地、河流水系、村莊周圍山體等自然要素進行綠化,開展進村道路綠化、庭院綠化、農田林網建設,改善人居生態環境。實施生態扶貧,栽植各種經濟林,促進農民增收。農村居民通過“四旁”(路旁、溝旁、渠旁和宅旁)植樹每戶每年植樹不少於20株,造林成活率達到85%以上,農村生產道路綠化率達65%以上,形成“農田、水渠、道路、林網”為一體的農村生態畫卷,鄉鎮政府所在地綠化覆蓋率達35%以上、村莊林木覆蓋率達30%以上。
沙區提升和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承接好榆林市百萬畝樟子松基地、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設工程;在植被覆蓋度在50%以下的半固定沙地栽植樟子松等喬木6萬畝;抓住新一輪退耕還林的有利時機,在鞏固好已有退耕還林成果的基礎上,再實施退耕還林4萬畝。
能源企業造林工程。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修復”的要求,動員縣內從事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勘探、開采、加工營銷和轉化的企業以及新能源企業等在各自作業區、生產生活區、辦公區等地完成造林綠化任務1萬畝。
林業產業化建設工程。加強經濟林基地建設,重點發展山地蘋果、葡萄、梨、兩杏、核桃等特色經濟林,適度發展文冠果、油用牡丹、櫻桃、枸杞、李子、山楂等經濟林。利用林下空地發展養殖業、種植業,建立立體復合經營模式。
森林資源保護工程。管護好全縣已有的479.43萬畝森林;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及時兌現國傢級重點公益林272.51萬畝補償資金;完成撫育中幼齡林3萬畝;加大濕地保護力度,加強無定河省級濕地保護區建設,濕地保護區面積不低於39.8萬畝;全面開展古樹名木普查工作,對已核實的5種165株受保護的古樹名木進行建檔掛牌、造冊登記、跟蹤管理和分級保護,保護率達到90%以上,對樹齡50年以上的古樹名木後備資源進行造冊登記。
周河核桃基地
林業基礎保障能力建設。加強林區道路建設,升級改造現有狀況較差的道路80公裡;新建林業科普基地1處、森林體驗基地3處;國有林場(圃)要抓住林場改革的機遇,圍繞國有林地管理和林業產業建設兩大主題,做大做強育苗產業,積極發展綠化業務,壯大國有林場經濟。
與此同時,靖邊結合創建國傢園林縣城標準和城區綠化總體規劃,逐步擴大城市綠地面積,將城市綠化向機關單位、社區、小區、“城中村”等區域延伸,切實做到見縫插綠、破硬還綠、拆違建綠、處處建綠,新增綠化面積5萬平方米。靖邊還把節能減排作為樹立生態紅線觀念的重要抓手,加大環境治理和環保執法力度,嚴格執行環保準入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完善落後產能淘汰機制,加快縣城污水處理廠擴容項目建設,加快縣城PM2.5監測的前期準備工作,推動重點行業產業提升技術水平,對各種影響生態文明建設的行為做到“零容忍”,確保處理後的水質排放達到國傢一級A標準,確保空氣質量持續好轉。
山川大地披新綠 綠水青山可生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靖邊全面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將環境保護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讓山川大地披新綠,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
在靖邊縣中山澗鎮的沙窪溝村,有一位農民叫武志光,這幾年,他傢的收入主要來自林果產業,去年他靠賣山桃和山杏的果核收入接近3萬。他高興地說:“對一年價錢好,賣的比這還多,政府實施的經濟林改造真是美瞭山坡,富瞭咱村民。”
位於閆傢寨子的黑鸛巢穴
在生態建設過程中,該縣把能否增加群眾收益作為衡量生態建設成效的重要標準之一,力爭實現“造林能致富,百姓願參與”。去年,由林業部門投資,組織鄉鎮在縣內幹果經濟林適生區青陽岔、小河、周河等11個鄉鎮實施蘋果、紅棗、核桃、優質杏等幹果經濟林8000畝;重點扶持現有產業,建立苗木培育示范中心,加大科技推廣力度,拓展苗木銷售市場,全縣育苗面積穩定在2萬畝以上;完成山杏幼林嫁接改良3萬畝,建立優質李、杏生產基地,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同時,註重培育新型產業,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源林,為我省打造“地上油庫”夯實基礎;栽植長柄扁桃5萬畝,栽植核桃、紅棗、葡萄、蘋果、李子、梨等經濟林1萬多畝,開辟瞭農民增收新領域;鼓勵發展林下經濟,積極探索林下種植業、養殖業,扶持林業經濟合作社的創建,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加大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力度,重點做好農村白色垃圾治理工作,努力解決“垃圾圍村”問題。
綠水青山入畫來。走在靖邊的城鄉大地,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生動畫卷正徐徐展開——天更藍,水更綠,山更青,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新期待正不斷得到滿足,美麗靖邊的建設步伐正堅實向前邁進。
筆者手記:
最美的風景是綠水青山,最好的幸福是白雲藍天,最大的民生是環保生態。對城市發展而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的不僅是民生問題,更是為瞭積蓄巨大的發展潛力。近年來,靖邊大力實施藍天、清流、凈土等行動,一方面做治污減排的減法,一方面做造林綠化的加法,取得瞭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成效,推動瞭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瞭工業文明、城市文明、生態文明的融合發展。
打造生態文明的“靖邊樣板”隻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期待,靖邊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中,加大投入、加大力度,讓這一片地更綠、讓這一城水更清、讓這一片天更藍、讓這一方人更幸福。來源:靖邊新聞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