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軍事冬令營- 如何引導有暴力傾向的孩子_紐特思特
最近,北京摔童案中的韓磊被判死刑,引發瞭各界廣泛關註,媒體在采訪韓磊父親時曝出其小時候的成長經歷:從小父親不在身邊,遇到不高興的事就用摔東西來發泄,心理專傢指出,孩子小時候的一些暴力傾向,往往被傢長忽視,認為孩子還小,長大瞭自然就會好瞭。但實際上,這些不良習慣往往為成人後的行事埋下禍根。心理咨詢師們列出瞭或導致孩子暴力的一些傢庭因素。
模仿 孩子暴力有時是向父母學的
“我最近就接待瞭好幾個傢庭的咨詢,主要問題也是孩子在行事中往往出現暴力傾向。”紐特思特傢庭教育支持機構的心理咨詢師介紹,俗話說“三歲看老”,小時候如果動輒以打人、摔東西等方式來處理矛盾,孩子會養成習慣,長大瞭一時控制不住,就很容易出問題!有一個咨詢者,從小習慣瞭用拳頭處理問題,成大結婚後,有不順心就打妻子,後來妻子實在無法忍受走瞭,他才意識到,是自己身上出瞭問題,於是來做心理幹預。
而從找他咨詢的案例來看,很多孩子身上的暴力行為其實是向父母學的!有的父親動手打母親,或是父母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孩子就會覺得:“爸爸或媽媽也打人,我也可以這樣對別人!”在青春期之前,傢長對孩子的暴力行為還可以“壓”得住,到瞭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孩子叛逆心更重,這時就“壓”不住瞭。所以,發現孩子在處理問題時有暴力傾向,得在孩子青春期之前就引導好。
壓抑 父母完美主義也易致孩子暴
對孩子表現出的暴力傾向問題,紐特思特傢庭教育支持機構的心理咨詢師江普的觀點是,父母尤其是母親要求過於完美,這種環境下也可能會導致孩子暴力。孩子會覺得自己永遠達不到父母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用暴力的方式來表達他(她)內心的不開心。
另外,父親過於嚴厲也易出現問題,很多父親在單位是領導,回傢後沒能轉換好身份,對孩子也以領導的角色來命令他(她),達不到傢長的要求就批評,也易導致孩子使用暴力的行為來反抗。
總之,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暴力,傢長首先應認識到根源在哪?才能“對癥下藥”。另外,夫妻間不睦,常吵架;夫妻雙方教育孩子不一致;隔代寵愛與孩子父母教育要求的不一致等等,都或有關系。
孤獨 缺乏陪伴也會成就暴力
孤獨也有可能成為暴力的土壤!紐特思特傢庭教育支持機構從前幾年的咨詢案例來看,許多青少年認為能陪伴自己,並告訴自己什麼是對的父母是最好的父母。其實,在城市裡,很多孩子平時非常孤獨,父母忙於工作,給予孩子高質量陪伴的時間太少。而事實證明,缺乏陪伴、內心孤單的孩子,處事走極端的幾率更高。
“傢族遺傳”原生傢庭是更深層次的原因
如果要探究孩子暴力行為的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與孩子父母的原生傢庭有關。原生傢庭的影響就像一條船行駛在海上,看得見的是海面的冰川,而海下的冰山更容易讓船觸礁。如果父母小時候從原生傢庭裡帶來瞭太多的負能量,比如父母的性格是很少微笑的,傢裡從沒有“陽光”,對孩子總是很挑剔,不讓孩子自主做一些他(她)想做的事,總是害怕這樣害怕那樣等等。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即使傢長不罵孩子,也不輕易批評孩子,孩子也往往會覺得無安全感,有時甚至用掀桌子等行為來抗拒。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和父母小時候在原生傢庭受到的管教方式有很大關系。因此,如果發現孩子有暴力傾向,父母對自我的認識就很重要。
引導 讓孩子明白處理問題的方式不止一種
瞭解瞭孩子暴力行為背後的根源後,在引導孩子方面還需註意些什麼問題?對此,紐特思特幾位咨詢師給出具體的做法,分年齡來看,如果孩子在3歲以前,相對好引導。這時孩子雖有表現出打人等行為,但他們的意識其實並不強,常常不是故意為之,這時傢長就要堅定地制止,並明確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允許的。等孩子再大一些瞭,就要和孩子提前約定好一些管教的方式,如果孩子犯錯,就用約定好的方式進行管教,但傢長特別要註意的是,管教不能帶有傢長自己的情緒,而是就事論事。否則,容易變成數落、發泄,那是傢長自己為瞭緩解內心焦慮的行為,對孩子根本無益。而看到電視或報紙對一些犯罪行為的報道,也可以適當引導孩子,讓他們瞭解到,如果從小就用暴力解決問題,將來就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後果。
其實,在發現孩子用打人、摔東西或其他暴力方式去解決問題時,要明白這其實是孩子的一種應激反應。傢長應讓孩子懂得,處理問題的方式不止這一種。這就比如從孩子小時隻吃老友粉,長大瞭就隻有這一種選擇,桂林米粉、螺螄粉等其他粉都不吃。傢長要做的,是讓孩子去適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
评论
发表评论